高精度智能称重设备提供商

20年专注工业智能称重解决方案,100000+客户一致选择!

科技让治超更简单

20年专注治超非现场执法解决方案,12000+客户一致选择!

服务热线:

400-600-7780

装载机电子秤哪家好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两会助推智慧高速热潮,行业各领域“争抢”机遇!

2022-03-19 09:40:06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智能交通再度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全国两会提案中聚焦“智能交通”相关领域,给出了多个方案。

智慧高速作为智能交通领域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已成为世界交通强国争相加快部署的热点。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各细分领域都紧抓机遇,寻求高速发展。

1

公路治超和非现场执法

治超工作,一直是公路管理、运输管理的难题,造成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一是对公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二是对公路健康、公路维护带来严重压力,三是造成运输价格市场恶性竞争,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据测算,超载100%的货车作用一次对公路路面造成的破坏,相当于标准轴载的货车作用16次产生的破坏,严重影响了公路使用寿命;据不完全统计,50%的群死群伤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运输有直接关系。

高速公路治超是保护高速公路最有效的方式,通过在高速公路入口安装治超系统,对货运车辆进行称重检测,对违法超限超载的车辆进行劝返,禁止其通行高速公路是符合高速公路实际情况的一项有效举措。

而高速公路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利用称重设施、监控系统、高清车牌识别系统等设备设施,收集涉嫌超限超载的车辆车型、车牌、称重信息、车辆照片、视频资料等原始数据,向属地交通运输执法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抄告。执法部门根据违法证据,对违法行为进行事后处罚。交通执法信息系统再将超限处罚信息、未接受处罚的“黑名单”等数据推送至高速公路收费系统。

从各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看,超限车辆、因超限引发交通安全事故伤亡率和公路养护成本大幅下降。车辆通行效率、执法效率和执法水平明显提升。

2

路侧感知设备市场

目前,多传感器融合是路侧感知的主要发展趋势。全息感知是智慧道路发展的底层基础,需要路侧感知设备提供全面、高质、稳定的交通数据。路侧感知以高清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方案为主,去年以来,华为、百度等大厂相继推出了全息感知方案。

政策加持,路侧智能感知市场迎来发展风口期,预计到2025年路侧智能感知(包括RSU、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雷视一体机)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超过400亿元。其中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仍然是路侧感知使用的主流设备,雷视一体、激光雷达也会呈现明显增长。

经过探索发现,场景应用将是发展路侧智能感知设备的有效模式。整个市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智慧高速是路侧感知设备的一个重要落地场景。

路侧感知数据接入交警数据平台,可将原始数据和本地处理的结果上传云端,通过对海量交通运行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形成分析预测模型,运用于交通调度引导、线路规划和车辆管控等方面,推动道路基础设施要素资源全面数字化、“人车客货”互联互通,用数据管理和决策为车辆的运行与监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提升高速公路的交通效率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3

车联网技术的发展

具代表性的是——杭绍甬高速。杭甬高速复线全长161公里,项目总投资1000亿元,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作为连接杭州、宁波两大经济重镇的高速公路,杭绍甬高速不仅构建了路网综合运行监测预警系统,打造人—车—路协同的综合感知体系。未来将实现构建车联网系统,全面支持自动驾驶。

我国高速路网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将各省市连接起来,覆盖辐射范围极广,所谓智慧高速多数是在原来基础上赋予新基建的能力。智慧高速是一个抓手和工具,能够通过新兴的技术和手段解决道路拥堵、事故高发、出行不便等问题,且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车路协同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共基础服务,有效降低物流能耗,减少企业综合运营成本,同时也是我国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依托我国庞大的新能源汽车,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具备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产业规模也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中国高速公路建设正在迈向新的革命,“车联网”、“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将打造出新时代的智慧高速,最终使交通运行高效、安全、绿色,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难题。



标签

0

近期浏览:

产品推荐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