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住建部统计,截至2020年4月,我国累计智慧城市在建试点数量达到749个,占全球总数近一半,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可以看出,智慧城市俨然正在遍地开花。
智慧城市的概念
随着对智慧城市认识的逐渐升级,智慧城市的定义也逐渐得到发展,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更为丰富。
智慧城市定义的进阶过程
2018年,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确立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确定了如下原则:
01 以人为本
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导向。
02 因城施策
依据城市战略定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信息化基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定位,合理配置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和设计。
03 融合共享
以“实现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技术融合、以及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跨层级、跨地域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为“目标”。
04 协同发展
体现数据流在城市群、中心城市以及周边县镇的汇聚和辐射应用,建立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体系。
05 创新驱动
体现新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体现智慧城市与创新创业之间的有机结合,将智慧城市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推动统筹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信息技术创新。
06 绿色发展
考虑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发展、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
十四五规划中的智慧城市
2021年3月12日, “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具体措施为:
持续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与智慧社区、养老托育等融合发展;
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
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行方式创新,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推进学校、医院、养老院等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加大开放共享和应用力度;加强智慧法院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提供服务模式和产品;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
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物联网感知设施、通信系统等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
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科技巨头企业发力智慧城市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以5G、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为引导的智慧经济建设新时期。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不断加速。“十四五”规划,又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新机遇。
根据2020年《数字孪生白皮书》预测,到2023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
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一波接一波的政策推动,让智慧城市成为一个诱人的市场。各大龙头企业都纷纷布局。
2016年9月1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大脑”1.0正式发布,同时宣布对外开放百度AI核心技术。2020年5月18日,百度智能云重磅发布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百度城市大脑白皮书》。百度拥有积累10年的AI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和生态优势,将打造新一代智能基础设施赋能城市,助力城市从智能化向智慧化发展,让城市更安全、更从容、更通畅、更宜居。
中国移动利用广泛覆蓝的5G网络,全力推进城市信息化向新型智慧城市发展。“5G+智慧城市”以5G为核心,以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规划カ指引,以成为数字孪生城市的构建者、整合者、运営者为目标,致力于推动以5G技术与城市融合,赋能城市闭环经营,发展数字经济,助力城市变革。
华为2016年就正式启动智慧城市业务,如今成为智慧城市领域领头羊。华为提出“1+1+N”智慧城市战略,即一个城市数字平台+一个智慧大脑+N个智慧应用。
迄今,华为智慧城市业务已经拥有1100多家解决方案合作伙伴,面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200多个城市提供智慧城市服务,并在全国超过50多个城市推广建设了城市运营智慧中心。
2019年7月,腾讯云正式发布“WeCity未来城市”品牌理念,旨在立足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分布式智能、多中台协同、海量服务随需调用的技术体系,支持城市像生命体一样可以灵活配合、协同作用和整体智能。
智慧引领未来。从实践来看,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便民服务不断落地、社会管理也在逐渐变得“轻盈”。在“十四五”规划的助推下,智慧城市的落地速度必将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