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人们越来越深刻意识到用数据解决城市问题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这方面,滴滴出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如果乘客中存在感染源,相比较传统的出租车,滴滴可以凭借海量的行车轨迹数据及相关大数据,配合相关部门,在最快时间内,更加精准地锁定目标。
而这海量、动态、连续、实时的出行大数据,是滴滴布局智慧交通的核心优势之一。目前,滴滴平台注册用户已超过5.5亿,年运送乘客人次达到100亿,每天数据处理量超过4875TB。以北京为例, 滴滴网约车每天平均要轧过北京的主要道路至少400遍。
聚焦交通痛点,滴滴持续生长进化
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个性化出行需要和有限的城市交通资源供给、环境承载能力和落后的交通治理方式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城市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滴滴深谙此痛点,基于此,滴滴智慧交通在缓解城市拥堵及提升城市安全水平两方面做了业务探索。在拥堵治理方面,滴滴智慧大脑基于历史大数据,对复杂交通场景进行仿真预测,为重大活动应急疏散提供了保障。滴滴特色滴滴智慧信号灯系统还对全国2500+个路口的信号控制进行了优化,拥堵时长平均降低10%-20%。
在交通安全管控方面,滴滴智慧交通也与一线交警展开紧密合作。基于车载视频数据,对一系列安全隐患进行智能识别和排查,如设施损坏、路面障碍、交通事故、骑电动车不戴头盔等违规驾驶行为, 切实解决了一线业务问题, 提高了交通安全管控效率。
在重大活动、恶劣天气等场景下,滴滴智慧交通基于历史大数据,还可以对复杂交通场景进行仿真预测。通过特色交通供需调节算法系统,计算运力与出行需求的匹配程度,远距离调度周边车辆,高效疏散人流。例如,在2019年南京马拉松赛事期间,通过仿真预测赛事期间周边交通场景,针对性优化关键路口的信号灯,提前部署警力,为赛事提供交通保障预案。
与时俱进,智慧绿色共享出行
让出行更美好,仅仅“智慧“是不够的。滴滴还利用超强数据算力及多种线下出行服务体系,计划致力于与城市管理者一同改变传统的拥车用车方式,发展绿色共享交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绿色共享出行示范城市。
滴滴目前平台上有近100万辆纯电动汽车,保有量在全国纯电动汽车总量占比30%。可以说,滴滴的共享出行体系已经在网约车、拼车、顺风车、共享单车、等多元化业务遍地开花。
滴滴出行首席交通专家顾敬岩博士曾经在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上表示,滴滴未来将致力于打造MaaS一站式出行平台,通过在一站式平台为出行者提供全程出行规划、多样运力选择,便捷支付等服务,实现交通出行“更多选择、皆可预约、更强掌控、安全便捷”,极大程度地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
总之,滴滴打造智慧交通,构建新型的出行方式是其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带着数据、算力和运力入局的滴滴,有着“懂交通、强技术、深业务”的人才团队,更有着共相融合的伙伴生态,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智慧交通的角斗场,能否杀出重围,我们把答案留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