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21年中国(小谷围)“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之智慧公路主题赛决赛暨智慧公路大讲坛在广东东莞圆满收官,10个进入决赛的团队在现场进行路演,展示新技术在未来智慧公路上的应用。
数字技术助力“聪明的车、智慧的路”
本届智慧公路主题赛以“聪明的车 智慧的路 湾区的行”为主题,连续第5年向全国征集项目。今年大赛共吸引社会各界98个项目参加,包括79个智慧公路主题赛项目和19个毫米波雷达专项赛项目。
其中,智慧公路主题赛的路演项目涉及数字交通发展基础夯实工程、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和综合运输数字化升级等多方面。
比较受到瞩目的是广州快速交通建设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联合申报的“基于全域感知的数字孪生品质收费站”项目。据介绍,该项目在广州机场高速已投入使用,对机场高速通行效率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作为国内比较靠前实现“无感通行”的高速收费站,广州机场高速80公里快速通行,单个车道的通行率每小时达千辆以上。与过去的拥堵排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广州机场高速收费站也因此成为全国无感通行收费站的“数字样本”。
数字孪生帮助破解交通难题
当前智慧高速建设面临不少挑战,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监测体系缺少对关键桥梁等部分节点的覆盖、缺乏对高速公路动静态运行的数据分析、难以主动对匝道、路肩等进行主动控制和调整。
本届大赛上,多方企业针对前述挑战发起了攻坚。
例如,腾讯正在积极构建未来交通生命体,针对个性化需求,为交通服务和管理提供实时监测数据。
“未来的智慧交通平台可联合气象部门、视频技术、北斗导航和RFID电子车牌等行业,借助数字孪生,以某一交通事故为分析点,通过对现实车流车况的未来半小时加速运行模拟,推演出该交通事故的应对措施。”腾讯公司智慧交通平台产品部总经理苏奎峰介绍说。
何为数字孪生
在不改变城市原有物理空间的前提下,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克隆出一个对应的虚拟数字世界,我们可以在这个数字世界里窥见现实世界任何角落的一举一动,从而让城市治理效率大大提升。
数字孪生在交通行业各领域的应用
城市交通的建设升级
在数字孪生的数字空间中,可以利用收集得来的数据进行模型建设,按照相应的需求进行仿真模拟,自动计算城市道路路网密度、干线网密度、人均道路面积等内容,对路网的情况做出分析评价的同时自动优化解决方案,得到最优效果,从而提高道路通行效能。
交通路口是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的集中地,汇集了多样的交通参与者和城市交通问题。因此,交通路口是交通感知设备布置最多的场景之一。
因此,多家互联网科技巨头,先后发布智慧路口、全息路口、全息路网等相关解决方案和系统架构,试图将数字孪生的部分应用率先实现,为更加依赖数字孪生技术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感知硬件厂商也先后推出新型产品和解决方案,试图抢占数字孪生带动扩张下的市场份额和市场话语权。
相关部门则通过建设数字空间方面的交通数据中心、交通大脑等等,统筹规划,力争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全域管控。
智慧高速
智慧高速是数字孪生建设和应用的热点之一,当前高速公路的智慧化建设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不停车收费、不停车治超检测等等;二是高速公路的行车通行和道路情况的改善,解决雨雾环境、道路病害等问题;三是高速公路隧道、桥梁等场景下的常见难题。
其中,全天候通行系统就是当前智慧高速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建设的重点应用之一。
部分企业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建设全天候通行系统。 通过车路两端布设的传感器,将车辆、道路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并经过数字孪生技术处理后,结合车道级的高精地图将最终的效果实时呈现在车端OBU显示屏上,辅助驾驶人员了解车辆行驶的道路情况和周边过车情况,从而保证车辆在雨雾天气的正常通行。 除此之外,车辆行驶过的道路信息还将同步上传至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帮助交通管理人员对道路通行做境做出预警判断。
车路协同、自动驾驶
这是数字孪生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形象体现。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感知设备采集得来的交通数据结合高精度地图,并构建自动驾驶数字孪生模型,将真实世界1:1还原到数字孪生中的数字场景,并还原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满足智能驾驶场景下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需求,从而提升训练的效率和安全度。
数字孪生依赖AI等科技技术在专业领域上的突破,因此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领域建设上,互联网科技巨头是主要的建设推动者,科技公司相继进入该领域并且持续加大投入。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智慧公路是智慧交通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智慧交通主题赛的成功举办,为信息化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提供了优质的培育推广平台,必将逐渐成为行业创新创业的一个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