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据大河报报道,当日凌晨4点,两辆“百吨王”开上河南郑州农业路高架,车速飞快。一位路过农业高架的郑州市民偶然拍摄到了这一幕,随后发表在自己的媒体账号上,引得不少网友热议。
而在此前不久,公安交通管理局刚刚发布公告,部署开展国省道货车超限超载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年交通流量特别是重中型货车交通流量高峰,全力防范减少货车超限超载导致的交通事故。
车辆超限超载的问题有多严重?
2021年5月21日晚,广东乐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查处了2辆超载货车,并在第二日凌晨5点,连续查处与前2辆车辆同属同一车队的6辆货车,8辆货车均超载100%以上;
8月10日晚22点,浙江绍兴市柯桥交警查处了重达103吨、超载112%的“百吨王”;
8月16日晚19点,福建泉州市丰泽交警查处了核载1.4吨,实际载重12吨,超载700%以上的运输货车;
......
小编查询数据发现,今年以来,河南省全省共查处货车超限超载将近6万辆次。
而这也仅仅是明面上被查到超载车辆,还有很多超载的车辆在黑暗中涌动,不被人们所知道。
01
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愈发受到关注
当前针对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主要依靠固定在重点路段和桥梁的治超站点,以及交警的流动性巡检执法。
固定治超站只能对所在的重点路段和桥梁等区域进行覆盖和威慑,而交警流动性执法则受限于交警本身的执法经验、精力、人员调动、人员数量,以及天气环境因素等影响,难以大范围和长时间对辖区内的道路进行巡查。
因此,对部分车辆而言,只要避开治超站和重点巡查路段,熟悉交警巡查时间和地点,躲避交警的检查,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超限超载运输,尤其在一些城乡农村道路和较为偏远的工业园区道路,超限超载货车肆意横行。
面对此种情况,相关部门对超限超载治理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并且随着ETC的深入应用,可以满足不停车称重检测等要求的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的建设愈发受到关注。
02
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的组成部分
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治超采集系统。通过前端的不停车称重系统,实时自动化采集现场经过车辆的轴重、轴数、整车重、车速、车型、车牌、过车时间等信息,形成一条完整且准确的有效车辆称重信息。
二是治超执法系统。将采集数据通过网络云端,结合交通部门的执法流程,进行智能研判,案件自动生成、发布及信息化案件处理,达到非现场执法的管理目的。
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的系统建设,可以满足全天候、快速处理的治超管理和执法要求,大幅调高了治超工作的效率,并且随着智慧交通建设的逐渐深入,开始落地在各省市的建设。
03
国内非现场执法治超市场规模体量巨大
近年来,超限超载治理的智慧化系统建设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超限超载的非现场执法逐渐成为各大城市建设的重点。目前全国已建成的非现场治超站点主要集中浙江、安徽、广东、江苏、山西、湖南等开展非现治超起步较早的几个省份。
从全国看,各省市非现场治超点位建设情况差距较大,除上述中提到的省份外,中西部、北部省份建设起步较晚,开展较慢,存在巨大的潜力市场,而起步较早的省份由于部分非现场治超点位早期建设标准较低、建设运行时间较长,预计也将开始新一轮建设或改造升级,另外就是随着路网密度加大,起步较早的省份,为了达到全域治理效果,也会在低等级公路上加密点位。
总体而言,全国范围内非现场治超市场具备超大规模的体量。
04
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普及遇到的困境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蛋糕,相关企业的投入和建设却并没有在行业中引起众人的关注,尽管千万级体量的建设和改造升级项目层出不穷,甚至也有亿级投资建设项目出现,但都像是不大不小的雨点落入汪洋。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块蛋糕不被争抢呢?
一是现在还处于现有治超手段向治超非现场执法的过渡阶段。高速公路方面,随着省界收费站的取消,车辆称重收费、治超执法的管理重心从高速公路出口逐渐转移到高速公路入口,在这个过渡阶段,本就设有的治超设施和管理制度尚可满足当前的治超需求。普通公路的情况则更加复杂,复杂交叉的现存路网,不断拓展路网建设,以及经济建设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的发展建设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规划。
二是百变的超限超载手段。尽管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建设完成后,可以智能化的处理有关超限、超载的交通业务,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众多的货车司机另想偏招,比如通过改装车辆,在车牌处安装旋转设备,在行驶到非现场执法拍摄取证处前,通过旋转设备故意遮盖、遮挡车牌,防止系统抓拍车辆车牌,逃避执法处理。也有部分货车驾驶人员,通过相同印有与车牌相同底色的数字纸张,遮挡修改车牌数字,或者直接套取虚假的车牌,逃脱非现场执法的电子眼。
三是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本身存在的问题。随着ETC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静态停车称重不再满足当前的建设需求,不停车称重成为发展主流,而当前现有的不停车称重设备大多存在称重精度不准的问题,容易出现系统误判或多次称重等问题,影响道路通行情况,造成业务处理纠纷。
四是法律层面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目前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的推广建设,遇到难点就是缺乏全国性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的有效支持。当前全国性的支撑文件主要是《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而地方性的支撑文件更是少之又少,使得非现场执法项目的普及变得异常困难。
虽然从当前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看,超限超载非现场执法市场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迎来大规模的建设,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治超非现场执法是公路治超从传统方式向现代化、智能化执法的一个有益尝试,是现有治超手段的有效补充。它对于解决治超监测中的腹地"空心化"问题效果非常明显,为跨区域、跨部门联合联动执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治超非现场执法在全国普及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