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不停车称重科技治超,让超载超限车辆无处躲藏!今迈非现场执法系统设备全国领先,处于一线先进水平。科技治超,认准今迈非现场执法系统。
明明zui大载重量不足50吨的货车,
却“不要命”地装了上百吨货物,
去年江苏无锡高架桥
倒塌事件敲响警钟,
超限超载不仅会严重损坏道路桥梁,
而且还可能会威胁他人生命!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广州的城市货运量迅速增长。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问题已成为危害高快速公路交通和货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痼疾”。
传统的治超方法依赖于现场执法,执法效率不高,执法安全风险大。为此,广州市交通行政执法局在加快科技执法创新、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出实招、用实劲、下实功。
治超非现场执法利用在道路上建设的超限超载非现场检测设备,检测出疑似货运车辆非法超限超载现象,并将相关证据保存,由交通执法部门根据违法超限超载证据,事后对违法当事人进行处罚,这能大幅提升执法效能、提高执法覆盖率、规范执法行为、减少执法矛盾、提升行业形象。
从2017年4月20日起,广州市交通行政执法局在全市范围内试点启动治超非现场执法,并陆续在市内25条高速公路111个收费站安装称重设备,以及在4条重要公路主要通道布控了非现场执法系统,对过往货车进行24小时不间断称重检测。这改变了以往高度依赖人力执法、单点作战的旧有模式,实现治超科技执法的新跨越。
近年来,“非现场执法+路面精准打击”相结合的综合治超模式,已形成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的治超新格局,极大提高了治超执法工作效能,将超限检测、违法告知、行政处罚三个阶段由同一个执法主体完成,形成了完整的闭环,更加精准高效。
以科技促执法,实现“机器换人”
在实施非现场执法后,治超效果立竿见影,超限超载车辆从实施前的日均约33.2辆降至日均约7.42辆,月均超限率从非现场执法实施至2019年9月底已降至0.06%、投入执法力量较非现场执法实施前减少了一半;主线通行率通过检测点时速由31km/h提高至54.9km/h,逐步实现了违法数量、总重、超限率的“三降”和执法效能、路段通行效率、群众满意度的“三升”工作目标。
非现场执法系统的运用,实现了“机器换人”,既有效解决执法力量不足,保障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又大大提高了货运车辆的检测速度和通行效率。
大数据寻线索,实现“精准打击”
推动实施非现场治超执法后,对存在多次违法行为又不主动到执法机关接受处理的,广州市交通行政执法局及时启动“黑名单”制度,利用非现场执法系统的大数据优势,分析出车辆运行特性,有针对性地集中开展精准打击。
一方面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对系统数据充分分析,摸清车辆行车路线、规律,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及方案。另外,协调路段公司监控中心提供目标车辆出入省内高速公路行驶记录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在路段公司黑名单系统中将上述车辆列入黑名单管理,作为重点打击对象。
另一方面结合入口劝返,通过手机APP查询过往货车历史违法记录,有针对性地集中优势兵力开展高速公路出入口精准打击行动。
从路面溯源头,落实“一超四罚”
只有通过源头管控超限超载,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才能抓实治超工作。因此,广州市交通行政执法局坚持路上查、源头管的工作思路,多渠道开展源头治超执法,严格落实“一超四罚”制度(对货运车辆驾驶人、货运车辆、道路运输企业、货运场所经营者和货运源头单位按规定处罚)。
对运输企业开展上门执法及行政约谈。通过利用非现场执法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整理出多宗涉嫌违法超限超载且没有及时进行处理的本地运输企业,主动进行上门执法。通过对企业负责人进行普法教育,或对涉事单位进行行政执法约谈,督促企业或单位针对所属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运输作出整改,并规定期限前往指定地点处理非现场执法案件。
同时以现场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为线索,联合周边地区对源头装货单位进行调查取证,就其违法超标准装载、放行超限超载车辆出场的违法事项进行立案处罚。非现场执法网络打破了各地市的执法壁垒,实现大湾区九市在治超执法的案件线索、违法信息等方面互通。
成果一览
2019年1月至9月,广州市交通行政执法局依托覆盖全市111个高速公路出口的治超非现场执法监测网络,发现货车违法线索并进入调查程序的15000多宗。全市高速公路货车月均超限超载率降至0.33%。
今迈非现场执法系统
今迈集团非现场执法系统:15年专注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24小时无人值守非现场执法,今迈集团旗下今迈衡器自主研发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科技治超解决方案,实现24小时现场无人值守,有效称重率达99%以上,事后非现场执法,综合系统集成,技术先进,资质齐全,售后服务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