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智慧公路建设又有了新进展: 湖北智慧高速公路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浙江绍兴于越智慧快速路通车。
1
湖北-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
近日,湖北省智慧高速公路——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据悉,鄂州花湖机场高速公路全长13.2公里,起于鄂州花湖机场,止于汀祖镇北侧,与武黄高速公路相接。
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作为国内最“聪明”的高速公路之一,路上每隔70米安装车路协同的路网感知系统,通车后,5G、北斗定位、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为高速公路融合赋能。
据悉,鄂州机场高速将通过光纤光栅与AI雷视融合应用,实现对高速公路结构健康状况、路面运行状态、车辆行驶状态等全域、全天候的实时监测,采集的数据将通过5G通信实现与花湖机场货运航班及物流车辆出入港数据无缝衔接,为机场通航后的快速物流配送提供保障。据相关人士介绍,鄂州机场高速融入了很多智慧元素,包括全线铺设了智慧光纤系统,能够对整个道路进行全时全域全空的监测,设置了准自由流的收费系统,货车可以实现不停车的收费,包括设置了车路协同系统,届时可以实现R3级的货车编队或者自动驾驶。
2
浙江-绍兴于越智慧快速路
近期,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路网级智慧快速路——绍兴市于越快速路正式通车。据报道,于越快速路是一条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快速路,可依靠车辆自身的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计算决策和控制执行,并通过车联网将“人-车-路-云”等交通参与元素有机联系在一起,应对各类复杂场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这也让自动驾驶进入“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相互协同的新阶段,全面构筑“人-车-路”全域数据感知的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路网级智慧快速路。
“智慧的路”
据了解,于越快速路全长20.9公里,东起越兴路,西至鉴水路,采用“主线高架+跨线桥+地面快速路+地道”的建设模式,其中高架段长9.8公里,地道段长1.4公里,地面段长9.7公里,主线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于越快速路通过增加多种摄像机、毫米波雷达等硬件为高等级自动驾驶做支撑,开发了一套包括车路协同无人驾驶系统在内的软件系统,让道路更智能。
为了快速高效地收集过往车辆的数据,于越快速路路段设高清监控摄像机288个,电警摄像机共计249个,毫米波雷达167个,道路情报板149个。高清监控摄像机平均每200米左右配备一组。全路段由全自动无人机定时巡逻、数据实时传回中心后台。在软件建设上,于越快速路也面面俱到。于越快速路实施了“智能交通系统、基础设施结构智能监测系统、车路协同无人驾驶系统、BIM大数据平台管理系统、智慧照明及运营养护系统”等5大智慧系统,实现了快速路设计、建设、运维等全寿命周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据介绍,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行进过程中的遮挡,会有盲区,全靠车辆本身的感知难以看到全貌。
但有了车路协同设备,会有一个路侧的感知作为补充,将车辆自身感知融合路侧感知信息,可以应对更加复杂的道路场景。比如超远距离、盲区车辆,都可以通过车路协同路侧感知到,及时传输到车端。从而大大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能力,让出行体验更舒适,更高效。为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商用,创造条件。
“聪明的车”
目前,相关项目实施团队已在于越快速路上进行了多次高级别自动驾驶测试。通车当天,更是有10辆L4级自动驾驶车辆完成了首次试乘试驾体验。各种传感器、摄像头和激光雷遍布车身,让汽车可探测范围达到360°无死角,能规避人类驾驶过程中存在的盲区;并且通过收集障碍物的位置、道路状况等外界信息,为其“思考”提供充足的资料。车顶上凸起的是一个激光雷达,激光雷达会把路线周边所有的建筑物、行道树、栏杆等一切固定物体的激光反射点云记录下来,形成一个高清地图。
在无人车行驶过程中,AI(人工智能)会将自己检测到的实时激光点云和高清地图中的激光点云进行比对,从而识别出自己的位置。激光雷达的准确度很高,所以设备正常工作时车辆定位的误差可以控制在几厘米的范围内。除了激光雷达,车上还有9个摄像头。乘坐无人驾驶车辆,所有路况信息都可通过中控屏幕,实时观看。